真实、自然就是美,一碗风骨,真实普洱

文化出版

文化实力 - 文化出版

李辉|他是打开了普洱茶功德库的韩国茶痴 ——记韩国茶友丁洙一先生


茶人,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当社会全速走向科技和太空的时候,这些人却在追求烟火和山野。新时代在行进中留下了一份档案,这份档案是一片树叶,交由茶人来守护。习茶十九年,接触过形形色色的茶友,还有很多茶友选择成为茶人。接触茶、爱茶、成为茶人,这个过程是比较漫长的,看起来还有点随性甚至任性,其实承载了这群理想者的执拗,他们希望生活是美的,人与人是温柔相待的,时光是缓慢的,自然是敬畏的……他们可以勇猛精进,也可以恣意放达……茶是他们走向“道”的桥梁。把这些因茶相识的人和故事写下来,是希望他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能在你人生的风雨中提供另一种参考。


在不远的韩国,有个爱喝普洱茶的人,把爱喝酒的唐代大诗人李白视为自己的榜样。在仅拥有不到六千万人口却有不止十万家咖啡店的国土上,每当有人问他,你为什么那么喜欢喝普洱时,他总会一本正经笑嘻嘻地说,这个问题有点儿像你问诗仙李白,卿为何嗜酒如命一样麻烦。

我这位痴爱普洱茶的韩国茶友,就是丁洙一先生。

丁洙一,工学博士,在韩国国立金乌工科大学任产业工学教授。BATANG经营研究所所长、Tea inside代表、BPHOTO magazin发行人、韩国智默百年古树茶友会发起人之一……但是,这些头衔对我们了解一个人爱喝茶到底到什么程度是远远不够的,韩国的茶友们给了他另一个外号——“茶痴”。




▲痴迷普洱茶的丁洙一老师被韩国茶友称为“茶痴”。

作为地地道道的韩国人,丁洙一先生爱上茶的经历和当代中国人是一样的。在人生的某个阶段,我们都会突然间失去方向,倍感疲惫和焦虑。对于有东方文化情结的人来说,茶总会在这个时候出现在你生活中,这个定律似乎从未出现过意外。在我看来,人喝茶总会经历这样的过程。第一阶段,思考茶是什么?我适合哪杯茶?总是不停喝不同的茶;第二阶段,思考茶为什么这么妙不可言?茶还是茶吗?居然影响了我的身心;第三阶段,怪自己想多了,茶确实浩瀚无穷、功德无量。在茶面前要少说,甚至不可说。茶是茶,只是因为茶,我不是以前的我了。

1995年,正值青年的丁洙一先生正处于人生的高压期,每天工作压力都很大,身心俱疲。在韩国,下班后去小酒馆喝酒放松是大部分男人的日常,对,和韩剧一样。可是,丁先生是个例外,因为他一直不爱喝酒,除非有长辈请酒才不推辞。喝茶,其实就是想找酒的替代品,为了安慰身心。刚开始,丁先生什么茶都喝,袋泡茶、绿茶、红茶、花茶、铁观音、大红袍、台湾乌龙、普洱……当时并没有感受到茶的魅力,只当成了热饮来喝。这样喝了10年,机缘巧合,2005年他来到中国,在一家合作的广州企业工作,帮这家公司作企划,同时管理一个项目。这一年,丁先生每个月都要从韩国出差到广州工作15天,这是他第一次接触中国的生活,一开始很不适应广州的气候,吃的方面更不适应。当时公司的负责人方总对他很热情,特别照顾,天天请他喝铁观音、六堡茶和普洱茶,还告诉他喝茶多了肠胃就舒服了,吃什么都香。就这样喝了一段时间,丁先生发现肚子果然舒服了,心情也好了。从那段时间开始,他才真正喜欢上了喝茶,而不像在韩国一样把茶当成酒的替代品。尤其普洱茶,只觉得喝完后身体最舒服、心最安、压力最少,仿佛头脑都更清醒了(当然前提条件是安全的原料和适合的制茶工艺),丁先生因此萌生了希望大家都喝得到这么好的普洱茶的心念。

当然了,这还远远达不到“茶痴”这个骨灰级的称号。

又喝了4年茶,到了2009年,机缘俱足之下,丁先生领悟了茶是什么!(当然,用丁先生自己的话说,其实这是个深奥的问题,暂且当他懂了)。从此,他的生活因为茶发生了太多改变,其中最典型的是每天的生活不可以没有茶。在家、在办公室、在课堂上,他都要配齐茶具和茶。有时候一个人喝,有时候和学生、同事、朋友一起,只要有一点儿时间就喝茶,即便出差,无论长短途也必须带上茶和简易茶具。

这种“不可一日无茶”,每天的生活从茶开始以茶结束的状况,在“茶为国饮”的中国不在少数,但在世界上第二大咖啡豆进口国,国民平均每人每年消耗353-500杯咖啡的韩国,丁洙一先生就显得太特立独行了。




▲茶,尤其是普洱茶已经成为了丁洙一老师生活中特殊的存在

这么痴迷茶的人,对茶会有怎样的体会呢?

“我认为茶是个很大的功德之库。通过茶,我认识了好多以前不相识的朋友。找好茶找得多了,自然就会碰到比茶更重要的好人、好朋友。在中国、在韩国、在云南的茶山、在城市……有好茶一起喝的地方,茶就会给我们很好的时间和空间。在茶身边,可以平心静气的聊聊过去的事,聊聊当下和未来。借着茶和同频共饮的人、时空……过后会回想起来,那一刻眼和心都能感知到的‘禅味。比如最特别的茶缘是云南普洱茶品牌智默堂的创始人金容纹先生,作为普洱茶专业制茶人,请注意,是制作普洱茶而不是“做普洱茶”的人,他居然是一个正统的韩国人,我觉得既神奇又难得。自从2009年认识他后,我自己对云南普洱茶和云南少数民族文化风俗的了解更深入了。是因为金容纹先生和他的茶,我交到了云南茶山好多少数民族朋友,看过并记录了无数很美的云南风光,了解到我们喝的一片普洱茶是那么多人的劳动和用心,深深体会到普洱茶工艺的奇妙!”




▲丁洙一老师和金容纹先生是因茶结识的忘年之交。

一个越来越深广的普洱茶世界在丁先生面前打开来,对于专注又执拗的丁先生来说,既然这么有兴趣,一定是要了解通透才会满意。现在,丁先生在韩国除了在大学里教专业课,所有时间都用来和喜欢茶和学茶的人一起喝茶了。在丁先生的推动下,韩国大邱设立了韩国百年古树茶友会和智默堂茶文化研究所,和爱茶的会员们一起玩茶、聊茶、论茶文化,研究新时代的青少年如何进入茶生活方式等等。现在丁先生和韩国茶友们最喜欢喝的喝得最多的茶,是普洱。

写这篇茶友记前,我和丁先生一直在用微信沟通,提起未来普洱茶在他的生活里将是怎样的存在时,丁先生对我说:“我仍然要在韩国继续研究普及茶文化,通过茶文化交流、茶文化教育甚至茶会活动,让更多现代人进入茶的世界,享受茶的美好。还有,希望疫情快点结束,我要再来云南,再看看云南美丽的风景,和茶山的少数民族朋友们喝酒喝茶……虽然疫情会暂停很多美好的计划,但是,请记住,仅仅是“暂停”,关于个人习茶的路、关于宣传茶对我们人类好的路、关于爱茶的路永不停歇……”
 
“花间一壶‘茶’,
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这是改李白的《月下独酌》,丁洙一先生自己把“酒”换成了“茶”。他说“以前我不认识茶是什么东西时,我也喝了各种各样可以喝的饮品。但是喝了茶,认识了茶,知道了茶后,茶已经是我生命中不可缺失的伴侣了。如果哪一天我离开这世界,我希望是喝着茶离开的。就好像李太白一样,他和他的酒同去,诗酒逍遥……”




▲茶已是丁洙一老师生命中不可缺失的伴侣。

(该文发布于《普洱》杂志2020年7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