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自然就是美,一碗风骨,真实普洱

文化出版

文化实力 - 文化出版

李辉|用茶器破茶汤迷局的饮者 ——记茶友乐矿徽



茶人,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当社会全速走向科技和太空的时候,这些人却在追求烟火和山野。新时代在行进中留下了一份档案,这份档案是一片树叶,交由茶人来守护。习茶十九年,接触过形形色色的茶友,还有很多茶友选择成为茶人。接触茶、爱茶、成为茶人,这个过程是比较漫长的,看起来还有点随性甚至任性,其实承载了这群理想者的执拗,他们希望生活是美的,人与人是温柔相待的,时光是缓慢的,自然是敬畏的……他们可以勇猛精进,也可以恣意放达……茶是他们走向“道”的桥梁。把这些因茶相识的人和故事写下来,是希望他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能在你人生的风雨中提供另一种参考。


事茶日久,每日里所见所闻皆与茶相关。茶,是千百年不变的茶。而人,却千差万别常新而生动。在方寸之间的茶台上,饮者无数,来时与茶的缘起不尽相同,而归去,确颇有大同小异之态。这种“相同”,应该就是茶的一味真意。

相信每一位喝茶的人,时常听得最多的茶文化词组一定是“茶禅一味”,深远而又无人不知。我开始习茶时是大二的中文系学生,刚刚“专业”美学启蒙,一听“茶禅一味”就肃然起敬,那些贴在茶上的哲思和美的标签,把自己低到了尘埃里,一心“近”茶而离茶不近……现在想来,那么急切的愿望、那么“低”的位置离真正的茶是多么遥远啊。因为这样的心理经历,即便到了“茶”以为常的今日,虽已过了那段“茶非茶”的纠结期,距茶更“近”时而愈发慎用了。


在方寸之间的茶台上,饮者无数,来时与茶的缘起不尽相同,而归去,确颇有大同小异之态。

这,应该是每一位认真对待过茶的饮者都曾经出现过的迷局,不是此就是彼。而破迷局的方式或许就是我们真正了解茶、近茶的方式,更是爱茶人通过茶找到自己的方式。

乐矿徽,这位年纪比我小茶龄比我短的茶友,是我因此而心生佩服的茶路上的挚友。85后的他,昆明人,我们因茶相识已十年。那时,他通过熟人找智默堂的老金先生买单株茶,因为太年轻被称为小乐先生。当时的昆明茶市很少有人找那么精微小众而价格不菲的普洱茶,因而对他印象深刻。那时的小乐先生,出行不是一人,停在茶店门口的车很是唬人,穿着甚至有点儿前卫,留着几乎光头一样的短发,说话很少。不是因为他手里时常拿着把玩的老珠子或者擦擦,甚至都不觉得他是喝茶的人。茶友们回想起来,对他的印象大多停留在“不贵不买”的印象上,富二代曾是他的标签,唯一不同的是他喜欢喝茶。或许是他这点偏爱,让他成了当时智默茶友体系的例外,或者说是传统普洱茶消费体系的例外,比方:本土的、年轻的、玩金融的、玩车的、消费高价普洱茶的……等等。


▲用一只昂贵的老盏还有一只2.5元的磨具白瓷杯破了自己茶汤迷局的小乐先生。

当然,这已经是七八年前的他。当我决定记录他十年期间喝普洱茶的经历,不想只停留在一起吃饭闲聊茶的阶段,想听听他十年来自己怎样看待喝茶这件事时,虽然已经熟识到连我们各自的小儿都已经成为茶友了,我还是决定郑重其事的采访他。

小乐先生家境颇丰,学国际贸易的他,毕业后直接开始创业,成立了基金公司。在2011-2013年,也正是“小贷”发展最好的时期,年纪轻轻的他事业到达了顶峰期。因为从小受外婆信佛礼佛的影响,没有特别的原因,他对佛教也很感兴趣,在2011年就皈依了阿坝州的藏传佛教,又于2013年皈依了汉传四祖禅寺的净慧大和尚。在学习过程中,他对佛教用器产生了浓厚兴趣,在师兄弟的影响下开始研究收藏老唐卡老珠子擦擦。也在同一时期,因为师父师兄弟日常都喝茶,小乐先生开始真正接触普洱茶。喜欢“究竟”的性格,让他开始通过各种途径学茶。他坦言,自己学茶最快的方式其实是通过买茶而来,因为高价买茶多了,总能碰上对路的,有幸的话还能遇到真正爱茶而制茶的人,比如自己的忘年交智默堂的老金先生。


▲乐矿徽坦言,自己学茶最快的方式其实是通过买茶而来,因为高价买茶多了,总能碰上对路的,有幸的话还能遇到真正爱茶而制茶的人,比如自己的忘年交智默堂的老金先生。

从第一次通过朋友介绍认识金先生,到至今还在一起喝茶聊茶已经十年过去了。期间,我看见了一个年轻人因为喝茶而发生的变化。当我问他还年轻时到现在喝茶十个年头里,自己怎样看待喝茶这件事儿时,没想到他很坦然。小乐先生说,喝茶没有特别的原因,硬是要说缘起,那一定是先礼佛后喝茶。因为比较幸运,经济独立,可以自由自在喜欢并有条件获取自以为更好而真实的东西。因而,喝茶前期才会有茶友所说的“非贵不买”的行为。前期喝茶,和大多数人一样,更多关注的只是茶的香气和滋味,甚至名气,往往被外相的东西吸引。小乐先生说,真正意义上学会喝茶,应该是从接触智默堂金先生开始的。因为两人都有“打坐”的习惯,金先生告诉他喝普洱茶其实更应该关注的是体感。起初,他不大明白,几年期间,当他从智默堂的百木禅(单株)喝到最基础款的日饮茶时,当他因茶而想要了解制茶的人,想了解茶器,想了解历史,进而入了一个更广博深远的世界时,他似乎才有所感。

而真正破了这茶汤迷局的是自己一只昂贵的老盏,还有一只2.5元的磨具白瓷杯。


乐先生是用茶器破茶汤迷局的饮者。

虽然不经营茶业,喝茶十载的小乐先生,已经是圈内颇有名气的玩家。他收藏老器,在昆明办过唐卡展,办过老茶器展。到他家找他喝茶的人愈来愈多。期间,他的金融事业遭受过滑铁卢,也因此有更多的时间喝茶。他发现,很多人虽然喜欢茶或者茶生活方式,但其实并不清晰喝茶要喝茶的什么?为何喝茶?和他早期一样,大家被吸引的多半还是高香和浓郁的茶汤,喝茶并不专注在茶当下,反而更在意的是谈资,喝茶也变成了喝感觉,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关心这泡茶是否适合自己。可是仅凭自己一人之说不仅不被相信,甚至不被理解。后来,他想了个办法。既然大家都痴迷茶汤,而不关注体感是否舒适,那就用茶器破了这茶汤的迷局。同样的茶汤,用一只昂贵的老盏喝,汤感甜而温润,但外香并不显。换一只2.5元的磨具高身瓷杯,杯香张扬,但汤感就显得糙而涩起来。

用这种方法,小乐先生告诉找他喝茶的人,茶之美,不仅仅在外相,只要是安全干净的茶,品饮时更加需要关注的是喝茶时自己的身体和精神感受。茶汤只停留在自己的口腔不到一分钟,可是代谢它,身体需要几个小时的时间。我们的口感会受外界干扰,而我们的身体会更加忠实。喝茶这件事儿,专注下来,以其说是让精神世界受益,不如也说是让身体真正受益。二者,同样重要。

小乐先生说,十年时间,如果要说怎样看待喝茶这件事儿,或许是从因“奇”而始,复而平常为终。打破茶汤的迷局,是自己找到的识茶方式,也是自己找到的看待世界的方式。因茶,自己变得更加清醒。茶喝懂了,自己和世界也就变得更加简单了。
 

▲乐先生说:“打破茶汤的迷局,是自己找到的识茶方式,也是自己找到的看待世界的方式。因茶,自己变得更加清醒。茶喝懂了,自己和世界也就变得更加简单了


(该文发布于《普洱》杂志2020年12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