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自然就是美,一碗风骨,真实普洱

文化出版

文化实力 - 文化出版

李辉|让茶味,成为世界流行的味道——95后“小茶人”金艳的事茶理想

茶人,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当社会全速走向科技和太空的时候,这些人却在追求烟火和山野。新时代在行进中留下了一份档案,这份档案是一片树叶,交由茶人来守护。习茶十九年,接触过形形色色的茶友,还有很多茶友选择成为茶人。接触茶、爱茶、成为茶人,这个过程是比较漫长的,看起来还有点随性甚至任性,其实承载了这群理想者的执拗,他们希望生活是美的,人与人是温柔相待的,时光是缓慢的,自然是敬畏的……他们可以勇猛精进,也可以恣意放达……茶是他们走向“道”的桥梁。把这些因茶相识的人和故事写下来,是希望他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能在你人生的风雨中提供另一种参考。


人人都说,少年时希望自己是个大人,从容而练达;年老了,又希望重回孩童的天真少年的赤诚。已过中年的自己,愈发觉得前人不欺,岁月待人大抵如此。落笔金艳这位我正在记录的最小茶人时,心中感慨,叹岁月如梭但总有人青春正好,叹有人在最好的年龄幸逢最好的时代,叹有些人一开始就可以日常所行正如心中所愿。95后云南傈僳族姑娘金艳就是这样一个可叹的“小茶人”。


看坐在茶席前泡茶的金艳,取茶、注水、分汤…提壶落杯间,动作简洁利落胸有成竹的样子,俨然是个久经“茶场”的小茶人。其实,这会儿的她离开大学校园不到两年,但跟茶却已有了8年多的交情,真正的人小茶龄老。2013年的高二暑期,刚十八岁的金艳第一次走进智默堂雄达茶城的老店,这也是她第一次跟普洱茶的交集,她对店里的一切都充满好奇,再常规不过的饼茶,她也要翻来覆去看上几遍,脑子里充满了十万个为什么。这个茶为什么叫倚邦?古六大茶山是哪六座山?普洱茶饼为什么要做成357克……特别是当她第一次喝到一款已有20年,比自己还大两岁的小老茶时,更是惊叹不已,年少还不知时间可贵的她第一次觉得时间是那么神奇而又可以如此具象表达。那个时候,我和金先生只是静静喝茶,总是她问到什么就解答什么,直到她问题越来越多……有一天,她终于开始上手捣腾起来,但是盖碗、茶杯极不配合,整个空间叮叮当当,她自己的小手经常烫得起泡。每当夸夸她泡茶的姿势开始流畅有样、这泡茶比上泡更好喝时,她便在茶桌上龇牙咧嘴毫不掩饰的开心。这个时候的她,茶是新奇的、是想要去探索的,她想知道身边这对胜是她的亲人、更是严师的夫妇和他们的朋友们,为什么会有完全和别人不一样的生活。


▲95后傈僳族姑娘金艳,大一习茶时阳光而青涩的样子。

2015年,金艳从老家丽江的高中考入了位于昆明的云南财经大学。从此,她的习茶之路也从一年中的两个假期变成了每周末两天要到智默堂打卡。随着对茶了解越来越深入,她开始不好意思随口就问了,拿起我开给她的茶书目自己找答案,实在不理解才来问我。学起茶来还有几分较劲,时不时拿笔记录着。三年后,她记录了一本厚厚的习茶笔记,翻破了仍当个宝贝护着。最为印象深刻的是,让她看的一本关于临沧勐库的书,一边看一边画着什么,看完那本书,她也手绘出了一幅勐库的“地图”来,里面细细标注着哪个寨子是哪个族、有多少人、茶树多少等等信息。这个时候的她,茶对她而言是自信、是独特。因为在大学校园里,有茶生活的她,总有那么一点特别之处。


大四习茶时期的金艳,已经落落大方,方寸茶台间已见优雅从容。

2018年,金艳关于茶的基础功已经很扎实,我和金先生便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让她开始以助教的身份进入智默·知默茶学堂实习,跟其他同事一起工作、一起考核。虽然日常茶事接待还能应付,一到实操考核,手抖得像个筛子,当然品鉴累积不够丰富的她也还不可以独立导赏。老听金先生跟她说“紧张的时候,泡茶动作慢一点,慢慢就不紧张了。说茶不重要,好茶自己会说话,用不到你来说,你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别辜负你正在泡的这几克茶”。后来终于能站在讲台上,成为基础课讲师,她又开始重新背起了我要求记忆背诵的厚厚的《中国茶经》,理由很简单,做学生时不理解老师的难,“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个时候的她,茶教会她的是责任。


▲在讲台上的金艳,从容而淡定。

金艳真正深入了解智默堂从而了解普洱茶,是在她2019年大四最后的实习期间正式进入智默堂总部工作。这时,因为想让她早点儿走出学生的身份,我和金先生对她也更为严苛,带她深入了解普洱茶行业,让她不仅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也要求她品鉴体验的累积,要求她对茶事审美的细腻认知和感受。茶事主张的是分享,有分享力的导赏者一定是自己切实感受过的。让她反反复复感受“老树、古树、优选古树、单株”的树龄差异;感受“临沧、勐海、勐腊、普洱”的产区特点;感受“新茶、老茶”的风味特征;感受仓储温湿度对茶的影响……于是在厂里、在茶山、在茶堂、在家中,经常出现我和金先生“二对一”的教学场景,上万杯不下千种样板下肚,她开始自己体会到为什么智默堂的制茶宗旨是“一碗风骨,真实普洱”。这个时候,茶告诉她的是“真实”的价值和意义。


▲上万杯不下千种样板下肚,她开始自己体会到为什么智默堂的制茶宗旨是“一碗风骨,真实普洱”。这个时候,茶告诉她的是“真实”的价值和意义。

在完成理论知识和品鉴经验的累积后,导赏型事茶人都会向往茶山,金艳也一样,她想看看究竟是怎样的土地,会长出这么一片神奇的叶子,让人着迷。在茶山,她说怀疑自己上辈子是只“猴子”,所以这辈子喜欢在茶树上爬来爬去,喜欢在茶山里逛荡,在茶山感觉很自在,有使不完的劲儿。所以易武的七村八寨她去了,蛮砖的茶树也爬了,倚邦的国有林也走了,茶王们也基本拜了一遍,茶马古道的石阶也坐了……我问她,行走茶山什么感觉?她说“感觉把命都交给了司机,因为路实在太难走了。”但是因为去了几个很多茶农都没去过的国有林寻茶后,脸上还是有几分藏不住的小骄傲。再听我分享完十多年前进茶山时坑坑洼洼的土路,总是一身灰头土脸进山出山时,她砸砸嘴,不说话了。回到昆明总部,我看到了她茶山行后的“性情大变”,她开始轮番给茶艺师、茶友、学员等凡是跟茶有关的人,分享她在茶山的所见所闻所感……而每次都不变的总结是:制茶不易、制真实的好茶更不易,且喝且珍惜。因为舍不得浪费任何一片辛苦而来的茶叶,从此她在圈子里慢慢有了“金扣扣”的绰号。有茶友就曾感叹,“茶叶到了金艳手里,就变得金贵得不得了”。问起为什么会突然那么扣?金艳说:“因为茶叶从云南的茫茫大山中走出来真的十分不容易。”


▲因为舍不得浪费任何一片辛苦而来的茶叶,从此她在圈子里慢慢有了“金扣扣”的绰号。

在茶山,让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去到智默堂倚邦初制所,十亩在半山中推开的平地上,有明亮整洁的加工区域。但是向群山的方向有一小座老房子,远远看去像个佝偻的老人坐在那里。那是金先生在茶农拆房时买下来并把它复原在初制所的,那是十多年前茶山大部分住宅的写照。走近一看,框架矮小,仿佛需要弯腰才能入内,设施也极为简陋。整个二楼只有一张床,床上铺陈着为了防止落灰用床单扎好的被子,床边放着几瓶矿泉水和几桶方便面,没有任何家具,因为不是做茶期甚至没有一个地方是不灰的……这是智默堂创始人金先生每年在倚邦制茶时的住处。一下子金艳心里五味陈杂,是心疼、是感动、是敬畏……她说:“这得怀揣着对普洱茶怎样的热爱才能这般执着!这样的际遇,遇到这样的茶、这样的制茶人、这样的人生导师,我怎能不感恩、不珍惜?”这个时候,茶告诉她的是“真实”难能而可贵。

是的,这是一个吾家有女初长成的故事,是一段关于传承的纪实,记录的时候也难掩欢欣。一个25岁的美丽青春欢脱的女孩,因为父辈对茶的执着与热爱,自己有意无意间也执着而热爱起茶这个看起来既传统又古老的行业。她知道,事茶8年比起一些前辈来说,开启的或许仅仅是漫漫长路上的第一步,但是她也无不自信自豪地说,父辈给的肩膀是她永不停息的信念,是她不会褪色的精神基因。但是,作为有幸身处盛世中华的自己,面对中式精神贵族的茶,以其咖啡、奶茶、轻酒、碳水饮料并存的大包容时代,面对世界已经是一个地球村的开放自由的时代,底气带给她的事茶梦想是——让茶味,成为世界流行的味道。这梦想,不是诸如我和金先生这样的父辈告之而出,是从一个25岁女孩自觉自愿而来。我相信,像金艳这样一批年轻的茶人,将在这个大包容时代梦想成真。

再叹,“小茶人”们青春正当时,未来传承有序。再愿,“小茶人”们日常所行正如心中所愿,尔辈梦想成真。


▲愿,“小茶人”们日常所行正如心中所愿,尔辈梦想成真。

(该文发布于《普洱》杂志2021年4月刊)